參展聯系:021-3114 8748
參觀聯系:138 1785 1721
媒體聯系:138 1785 1721
QQ:3326911596
郵箱:busexpo@sgexpo.cn
國內市場觸及“天花板”,我國客車開啟“向外擴張”之路。經過多年發(fā)展中國客車已“走出去”并逐漸站穩(wěn)腳跟。
數據顯示,2024年我國客車累計出口近6.2萬輛,創(chuàng)史上新高,同比增長超4成,跑贏客車整體市場6.86%的增速近34.24個百分點。
2025年1月我國客車出口4736輛,同比增長35.24%。雖受到春節(jié)放假的因素影響,單從數字看我國客車出口市場表現較好。
這一成績不僅標志著中國汽車產業(yè)的崛起,更折射出中國制造業(yè)在全球產業(yè)鏈中的角色轉變。
出口增長背后的 “三重引擎”
政策支持與 “一帶一路” 機遇。中國政府通過出口退稅、海外投資便利化等政策降低企業(yè)成本,而 “一帶一路” 倡議則為客車企業(yè)開拓新興市場鋪路。2024 年,東南亞、中東、拉美市場占中國客車出口總額的 60%,其中印尼、沙特阿拉伯等國的訂單同比增長超 50%。
中國新能源技術彎道超車。中國客車在新能源領域的突破成為出口增長的核心動力。2024年,電動客車占出口總量的 65%,比亞迪、宇通、金龍等企業(yè)憑借電池、電機、電控技術的成熟,在歐洲、東南亞市場與傳統(tǒng)車企形成差異化競爭。
例如,宇通客車的腳步已遍及歐洲、亞洲、美洲、大洋洲、非洲等眾多國家,比亞迪純電動巴士也已進入英國、法國等多個歐洲國家,成為當地綠色出行的主力車型。
性價比與定制化服務的雙重優(yōu)勢。中國客車以 “質優(yōu)價廉” 著稱,同級別車型價格較歐美品牌低30%-40%,同時可根據不同市場需求提供定制方案。例如,針對中東高溫環(huán)境,宇通開發(fā)了耐高溫空調系統(tǒng);針對拉美多山地形,金龍優(yōu)化了底盤設計,提升車輛通過性。
不光“走出去”,還要“扎下根”
中國客車企業(yè)在海外市場的 “扎根”,已從早期的產品輸出轉向 “技術 + 服務 + 生態(tài)” 的深度融合。中國品牌正逐步實現從 “走出去” 到 “扎下根” 的戰(zhàn)略升級:
技術賦能產品性能:中國電動客車在電池續(xù)航、低溫性能(-30℃環(huán)境下正常運營)、成本控制(比歐洲競品低40%)方面領先全球,生產出來的電動客車自然也能實現全球引領。
深度定制化:根據各個國家不同的政策、使用場景等這種情況,車企進行精準的定制化服務。
針對不同國家的認證標準(如歐盟嚴苛的排放法規(guī)、海灣國家的高溫測試),建立本地化研發(fā)團隊。比如,中通客車為新加坡開發(fā)窄體轉彎車型,為北歐設計抗腐蝕車身,為中東強化底盤防護。
結合當地路況與使用習慣進行產品迭代。比亞迪在智利推出高海拔適應性電動巴士,宇通為英國倫敦設計雙層純電公交,福田在菲律賓開發(fā)多座位客貨兩用車。
再比如,企業(yè)定制全球推廣規(guī)劃時,可以考慮在歐美市場主推高端純電車型,在東南亞布局換電模式,在中東探索太陽能輔助充電技術,形成技術壁壘。
本土化運營:通過KD工廠(散件組裝)降低成本并規(guī)避貿易壁壘,如宇通在泰國、哈薩克斯坦建廠,中通在埃及、馬來西亞布局。同時,要實現人才本地化,如福田在非洲的屬地化率達75%,培養(yǎng)熟悉當地市場的管理團隊。
另外,車企也要聯合濰柴動力、寧德時代等供應鏈企業(yè)出海,形成 “中國軍團” 效應。例如,中通在阿聯酋80%的車型搭載濰柴發(fā)動機。
完善服務網絡:售后服務也是服務客戶的關鍵一環(huán),出口企業(yè)也紛紛在國外布局服務網絡。如宇通在法國、阿聯酋設立配件中心,福田在肯尼亞、巴西提供 7×24 小時服務。
同樣的,也要用遠程診斷系統(tǒng)等技術來實時監(jiān)控車輛狀態(tài),預判故障,降低運維成本。
生態(tài)布局,引領全球產業(yè)變革:比如,比亞迪在智利布局光伏充電網絡,宇通在哈薩克斯坦探索氫能源公交,構建 “車 - 路 - 網” 協(xié)同生態(tài)。
借力 “一帶一路” 倡議,與當地政府合作推動綠色交通轉型。例如,中通在阿根廷建設首條純電公交線路,福田在塞爾維亞參與 E60 高速公路電動化改造。
掃碼加入交流群